少年行(其三) 王维 唐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注释】
①擘:开弓。雕弧:有雕饰彩绘的弓。②白羽:箭。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云白羽。
③五单于:《汉书·宣帝纪》:“匈奴虚闾权渠单于请求和亲,病死,右贤王屠耆堂代立。骨肉大臣立虚闾权渠单于子为呼韩邪单于,击杀屠耆堂。诸王并自立,分为五单于,更相攻击,死者以万数。”此处泛指敌人的许多首领。
【赏析】
此首写少年们既有勇气,又有技艺,出入敌军如入无人之境。一个“偏”字,神气活现地写出了少年们因武艺高强而视战斗如游戏,虽临大敌,不仅毫不畏惧,而且潇洒自如,扬威耀武。出生入死的战场被诗人写成了少年英雄们表演武艺的竞技场,铁血之战竟然充满了诗意的美感。《诗式》:“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也。”其四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少年行》组诗是对杀敌报国的少年英雄的赞美,也是诗人自己向往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理想的表述。“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这句是说,一个人左右开弓,能拉开两张雕弧,敌阵上纵有千重骑兵,在自己的眼里也像是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这句是说,偏坐在金鞍上,我调准那白色羽毛的长箭,敌人纷纷落马,竟射杀了五个单于!
首句“一身能擘两雕弧”,状其射技超群。诗人摄取了少年的一个造型:英雄力大无比,技高绝伦,可左右开弓,两手同时掰开两张硬弓。如此技能自然令人刮目相看。次句“虏骑千重只似无”,状其临阵胆气。“虏骑千重”,少年英雄豪气冲天,闯将过去,如入无人之境。这两句内容上互为因果,一个气贯斗牛、武艺高强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第三句“偏坐金鞍调白羽”,摹其战斗风姿。诗人以“金鞍”为映衬,镜头对准“偏坐”这一姿势,又以“调白羽”(箭在弦上)这一特写镜头,突出了诗中主人公的雄姿英发。最后一句“纷纷射杀五单于”,绘其赫赫战果。借五单于纷纷被射下马鞍的画面,再现少年英雄所向无敌,杀得匈奴溃不成军的辉煌战绩。全诗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分别从少年的“技”、“胆”、“姿”、“绩”方面下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构思巧妙,令人赞叹不已。
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武艺超群、刚猛顽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显然,在这少年英雄的身上寄寓了诗人早年的理想、豪情。
王维 其他诗词:
- 新晴野望
- 横吹曲辞 陇头吟
-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
- 送沈子归江东(一作送沈子福之江东)
- 息夫人
- 齐州送祖三(一作河上送赵仙舟,又作淇上别赵仙舟)
- 凉州赛神(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 少年行四首
- 田园乐七首(一作辋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
- 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
-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
- 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百
-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
- 清如玉壶冰(京兆府试,时年十九)
- 过始皇墓(时年十五,一作二十一)
- 凉州郊外游望(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 送岐州源长史归(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
-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一作王劭诗,非)
- 双黄鹄歌送别(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
-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给事首春
- 齐州送祖三(一作河上送赵仙舟,又作淇上别
-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时在常乐东园,走笔成)
- 酬诸公见过(时官未出,在辋川庄)
-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
- 寓言二首(次首《律髓》入侠少类,作卢象《
- 杂曲歌辞·少年行四首
- 瓜园诗(并序)?
- 谒璿上人(并序)
- 蓝田山石门精舍 ?
- 齐州送祖三?
- 赠房卢氏琯
- 渭城曲
-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
- 故人张[湮,“讠”代“氵”]工诗善易卜兼
- 渭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