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山行 梅尧臣 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开,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②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心意满足。
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④幽径:小路。
⑤熊升树:熊爬上树。
⑥何许:何处,哪里。
【译文】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孤独的我曾经迷路。
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以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鲁山山行所见山野风景。开头一句即表达出对山野景物的喜爱,第二句交代喜爱的原因:“千山高复低”。按常理,应该是“千山高复低”的景象,使得诗人感到正好与自己喜欢山野风景的情趣相合,现在倒过来写,强调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也是诗的构思所决定的。第二联第一句便承“千山”写“好峰随处改”。“好峰”便是“千山”;“随处改”,到处都可以看到千山的不同姿态,便是“高复低”的具体化。第四句扣题目“山行”,写独个儿在幽深的小路上行走容易迷路,这也是好峰随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当然也通过“幽径”写出了千山好峰的幽深,开拓了山野的境界。第三联两句通过“熊升树”、“鹿饮溪”进一步写山野景物,点明了山行的节令:“霜落”。如果说“千山高复低”是相对的静态景物的话,这两句则是专写动态景物。所以中间两联四句收到了动静相衬的效果。最后两句写人家的所在。人家在哪里?在遥远的白云只外,因为听到了一声鸡鸣。
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另外,诗境的揭示与开拓也留给人不尽的余韵。
梅尧臣 其他诗词:
- 宣州杂诗二十首
- 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二首
- 送施景仁太博提点江南坑冶
- 海棠
- 重送李逢原归苏州
- 同蔡君谟江邻几观宋中道书画
- 十一月二十三日欧阳永叔刘原甫范景仁何圣徒
- 又平律一首
- 拟杜甫玉华宫
- 送史供奉汴口都大
- 黄莺二首
- 送白秀才福州省亲
- 甘陵乱
- 依韵马都官宿县斋
- 欧阳郡太君挽歌二首
-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三
- 送永兴通判薛虞部
- 和王待制清凉院观牡丹赋诗
- 送江阴签判晁太祝
- 元日
- 若讷上人弹琴
- 冬日陪胡武平游西余精舍
-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四高几
- 送韩子文寺丞通判瀛州
- 合门水
-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八
- 和通判太博鸡冠花十韵
- 古意
- 送王判官同提点坑冶
- 谢宾客挽歌三首
- 和晚花
- 和永叔内翰戏答
- 阻风宿大信口
- 乾明院碧鲜亭
- 铜雀砚
- 次韵景彝三月十六日范景仁家同饮还省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