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闻秋风 刘禹锡 唐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溜枕前觉,一夜颜妆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开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
①君:或谓“君字未知所谓”(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盖为秋风设辞也,称作者为“君”。黄菊九月开花,正值秋尽,故言“与君别”。②玄蝉:俗称知了。孟秋之月寒蝉鸣,故秋风自谓“我却回”。
③五夜:夜间五个更次。代指夜间。
④飕飗:风声。
⑤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唐太宗六骏有“拳毛騧”。
⑥雕眄青云:《春秋元命苞》:“立秋之日鹰鹯击。”雕,鹰属,秋高眼疾。
⑦君:此为作者语秋风,称秋风为“君”。意谓秋高气爽,故为秋风扶病登高以四望。
【赏析】
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今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由于上联有“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刘禹锡 其他诗词:
- 扬州春夜,李端公益张侍御登段侍御平路密县
- 句
- 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
- 酬仆射牛相公,晋国池上别后至甘棠馆,忽梦
- 句
- 洛滨病卧,户部李侍郎见惠药物,谑以文星之
- 酬仆射牛相公,晋国池上别后至甘棠馆,忽梦
- 赴连州途经洛阳,诸公置酒相送,张员外贾以
- 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
- 吴方之见示听江西故吏朱幼恭歌三篇,颇有怀
- 城内花园颇曾游玩,令公居守亦有素期,适春
- 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
- 燕尔馆破,屏风所画至精,人多叹赏题之
-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
- 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
- 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
- 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上自邃古
- 元和癸巳岁仲秋,诏发江陵偏师问罪蛮,徼后
-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
- 牛相公见示新什,谨依本韵次用以抒下情
-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
- 和乐天闲园独赏八韵,前以蜂鹤拙句寄呈,今
- 令狐仆射与余投分素深,纵山川阻修然音问相
- 令狐相公见示新栽蕙兰二草之什,兼命同作
- 遥贺白宾客分司初到洛中,戏呈冯尹
- 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傅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
- 和仆射牛相公以离阙庭七年班行亲故亡殁,十
- 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韦裴六相登庸,皆四十余未
- 裴相公大学士见示答张秘书谢马诗,并群公属
- 浙东元相公书叹梅雨郁蒸之候,因寄七言
- 张郎中籍远寄长句,开缄之日已及新秋,因举
-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
- 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
- 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 寄和东川杨尚书慕巢,兼寄西川继之二公,近
- 乐天示过敦诗旧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