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李商隐 唐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赏析】
李商隐生活的年代,“牛李党争”激烈,他因娶李党王茂元之女而得罪牛党,长期遭到排抑,仕途潦倒。尽管如此,他与王氏始终情笃意深。宣宗大中五年(851)夏秋之交,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隐万分悲痛。这年冬天,他应柳仲郢之辟,从军赴东川(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痛楚未定,又要离家远行,凄戚的情怀是可想而知的。这首诗,就写于赴蜀途中。起句“剑外从军远”,点明这次远行的原因是“从军”,即入节度使幕府。“剑外”,指剑阁之南蜀中地区。诗题“遇雪”而作,却从远写起,着一“远”字,不仅写行程之遥,更有意让人由“远”思“寒”。隆冬之际,旅人孑然一身,行囊单薄,自然使人产生苦寒之思,又自然地使人盼望家中妻子寄棉衣来。可是,诗人的妻子已经不在人间,有谁寄棉衣呢?
第二句“无家与寄衣”,蕴意精深。一路风霜,万般凄苦,都蕴含在这淡淡的一句诗中了。诗人善于用具体细节表达抽象的思念,用寄寒衣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倾泻出自己心底悲痛的潜流和巨大的哀思。
“散关三尺雪”句是全诗的承转之辞,上承“遇雪”诗题,给人“乱山残雪夜,孤灯异乡人”的凄凉飘泊之感,同时,大雪奇寒与无家寄衣联系起来,以雪夜引出温馨的梦境,转入下文。我们不妨这样联想,也许因为大雪封山,道路阻绝,作者只能留宿散关驿舍。伤痛倦极,朦胧入睡,睡梦中见妻子正坐在旧时的鸳机上为他赶制棉衣。“回梦旧鸳机”,情意是多么真挚悲切!纪盷云:“回梦旧鸳机,犹作有家想也。”用“有家想”反衬“无家”丧妻的痛苦,以充满温馨希望的梦境反衬冰冷严酷的现实,更见诗人内心痛苦之深!至于梦中与妻子相见欢娱的情景和梦后倍觉哀伤的愁绪便略而不写,留在纸外,让读者自己想象思索了。
此诗朴素洗炼,而又深情绵邈。诗用层层推进、步步加深的手法,写出凄凉寂寞的情怀和难言的身世之痛。从军剑外,畏途思家,这是第一层;妻亡家破,无人寄御寒之衣,伤别与伤逝之情交织一起,这是第二层;路途遇雪,行期阻隔,苦不堪言,这是第三层:“以乐景写哀”,用温馨欢乐的梦境反衬冰冷痛苦的现实,倍增其哀,这是第四层。诗至此,可以看出,在悼伤之情中,又包孕着行役的艰辛、路途的坎坷、伤别的愁绪、仕途蹭蹬的感叹等复杂感情。短短二十字,概括如此丰富深沉的感情内容,可见李商隐高度凝炼的艺术工力。(曹旭)
李商隐 其他诗词:
-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
-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二
-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
-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
-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 寄和水部马郎中题兴德驿,时昭义已平
- 题道静院,院在中条山,故王颜中丞所置,虢
-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
- 故番禺侯以赃罪致不辜,事觉,母者他日过其
- 南山赵行军新诗盛称游宴之洽,因寄一绝
- 所居永乐县久旱,县宰祈祷得雨,因赋诗
- 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上
- 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
- 十字水期韦潘侍御同年不至,时韦寓居水次故
-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 马嵬二首
- 谢先辈防记念拙诗甚多,异日偶有此寄
- 魏侯第东北楼堂郢叔言别,聊用书所见成篇
-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
-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
- 富平少候
- 无题二首
- 无题二首
-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 马嵬
- 无题二首(其二)
- 无题(二首其二)
- 春光
- 句
- 游灵伽寺
- 木兰花
- 定子
- 清夜怨
- 垂柳
- 安平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