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 岑参 唐
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③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④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⑤凭:凭借,依靠。 ⑥传语:捎口信。【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赏析】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如同随口而出,特别是后两句写马上相逢的情景,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镜头集中清晰,如影视特写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钟惺评此诗:"只是真。"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三)。沈得潜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岑参 其他诗词:
- 送李明府赴睦州,便拜觐太夫人
-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 尚书念旧,垂赐袍衣,率题绝句献上,以申感
- 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一作无名氏诗,一作李
-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
-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 巴南舟中,思陆浑别业
-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 过酒泉,忆杜陵别业
- 夜过盘石,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
- 春兴思南山旧庐,招柳建正字
-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 虢州卧疾,喜刘判官相过水亭
- 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
-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
- 临洮泛舟,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
- 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呈李兵部
- 送江陵泉少府赴任,便呈卫荆州
- 送李别将摄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员外
- 送李卿,赋得孤岛石(得离字)
-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
- 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眉隐者,兼寄幕中
-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
-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 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
-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
-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 敷水歌,送窦渐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