齘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胡介切;《集韻》、《韻會》:下介切;《正韻》:下戒切,𡘋音械。
《說文》:齒相切也。
《玉篇》:䫴齘者,切齒怒也。
《廣雅》:馮齘,怒也。
音又,《正韻》:齒齘,齒上下相抵處。
《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凡甲衣之欲其無齘也。〔註〕齘,謂如齒齘。〔疏〕札葉參差相似。
注解
〔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齒部。
〔齘〕字拼音是xi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齒、介。
〔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iè] ⑴ 牙齿相磨切。⑵ (物体上下交接处)参差不吻合。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