鼧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徒何切;《集韻》:唐何切,𡘋音駝。
《玉篇》:鼠也。
音又,《廣韻》:託何切;《集韻》:湯何切,𡘋音佗──義同。
注解
〔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鼠部。
〔鼧〕字拼音是tuó,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鼠、它。
〔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uó] ⑴ 〔~鼥( bá )〕哺乳动物,体粗壮,头大耳小,四肢粗短,毛为土黄色杂以褐色,成群穴居,生活于田野和草原,以植物为食,皮毛很珍贵。亦称“旱獭”;俗称“土拨鼠”。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