麛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莫兮切;《集韻》、《韻會》:緜批切;《正韻》:緜兮切,𡘋音迷。
《說文》:鹿子也。
例又,獸初生皆曰麛。
《禮・曲禮》:春田,士不取麛卵。〔註〕生乳之時,重傷其類。
例又,同「麑」。
《禮・玉藻》「麛裘靑豻褎,絞衣以裼之」,《論語》作麑。
注解
〔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鹿部。
〔麛〕字拼音是mí,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鹿、弭。
〔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í] ⑴ 幼鹿:“山鹿藏窟穴,虎豹吞其~。”⑵ 泛指幼兽:“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群,士不取~、卵。”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