鯫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子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侯切,𡘋音陬。
《說文》:白魚也。
《類篇》:一曰小魚。
《史記・貨殖傳》:鯫千石。〔註〕《正義》曰:謂雜小魚也。徐云:膊魚也。
音又,《集韻》:士九切,音𥣙──義同。
音又,《廣韻》、《集韻》𡘋在垢切,音棷──義同。
音又,《史記・項羽紀》:鯫生說我。〔註〕鯫,士垢反。服虔曰:小人貌也。瓚曰:《楚漢春秋》鯫,姓也。
音又,《廣韻》:徂鉤切;《集韻》:徂侯切,𡘋音㔌。又,《集韻》:此苟切,音趣。又,《廣韻》:七逾切;《集韻》:逡須切,𡘋音趨。又,《正韻》:七演切,音淺──義𡘋同。
注解
〔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鯫〕字拼音是zō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魚、取。
〔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ōu] ⑴ 〔~生〕❶古代用以罵人的話,意謂短小愚陋的人;❷謙辭,稱自己。⑵ 小魚。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