馽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陟立切,音執。
《說文》:絆馬足也。
《玉篇》:絆也。韓愈〈祭柳宗元文〉:天脫馽羈。
例又,《韻會》或作縶。
《詩・小雅》:縶之維之。〔疏〕在腹曰鞅,在後曰絆。絆,繫足也。縶之謂絆,維之謂繫。
《正字通》:《說文》縶、馽本一字重文,从糸、執聲作縶。今經傳皆从縶,《字彙》引《正譌》以俗作縶爲非,迂泥。
音又,《集韻》:食律切,音術。
《莊子・馬蹄篇》:連之以羈馽。陸德明《音義》:馽,丁邑反;徐丁力反──絆也;李音述。
音又,《集韻》:德合切,音答──義同。
例《集韻》作𩢏,《字彙》作𩡳,𡘋非。
注解
〔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馬部。
〔馽〕字拼音是zh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馬、中,五行属-。
〔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í] ⑴ 古同“絷”:“连之以羁~。”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