顉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五感切,音撼。
《說文》:低頭也。
《左傳・襄十二年》:衞侯入迎于門者,顉之而已。〔註〕顉,搖其頭也。亦作頷。
音又,《廣韻》:欽錦切;《集韻》:丘甚切,𡘋音坅──同「顩」。
音又,《廣韻》:去金切;《集韻》、《韻會》:祛音切;《正韻》:驅音切,𡘋音欽。
《廣韻》:曲頤之貌。
《前漢・揚雄傳》:顉頤折頞。
《左傳・襄十二年》衞侯入迎于門者,顉之而已。〔註〕顉,搖其頭也。亦作頷。
謹按事在襄公二十六年,今照說文原文改爲引左傳襄二十六年迎於門顉之而已。今本作頷。杜註頷搖其頭也。
注解
〔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頁部。
〔顉〕字拼音是qī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頁。
〔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īn] ⑴ 点头:“迎于门,~之而已。”⑵ 摇(头):“~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