韔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丑亮切,音暢。
《說文》:弓衣也。从韋,長聲。
《詩・秦風》:虎韔鏤膺,交韔二弓。〔傳〕韔,弓室也;交韔,交二弓于韔也。又,〈小雅〉:言韔其弓。
《禮・檀弓》韔弓〔註〕:韔,韜也。
音又,《集韻》:持亮切,音仗──義同。
《詩・小雅》:言韔其弓。〔釋文〕韔,又治亮反。
音又,《集韻》:力讓切,音亮。
《詩・小雅》:言韔其弓。〔釋文〕沈重讀。
《集韻》或作䩨。
注解
〔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韋部。
〔韔〕字拼音是chà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韋、長,五行属金。
〔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àng] ⑴ 弓袋:“虎~镂膺。”⑵ 把弓装弓袋:“之子于狩,言~其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