酺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薄乎切;《集韻》、《韻會》:蓬逋切;《正韻》:薄胡切,𡘋音蒲。
《說文》:王德廣布,大㱃酒也。
《廣韻》:大酺,飮酒作樂。
《史記・秦始皇紀》:天下大酺。〔註〕天下歡樂,大飮酒也。
《前漢・文帝紀》:酺五日。〔註〕《漢律》,三人以上無故羣飮酒,罰金四兩。今詔橫賜得令會聚飮酒五日也。師古曰:酺之爲言布也,王德布於天下,而合聚飮食爲酺;唐無酺禁,亦賜酺者,蓋聚作伎樂,高年賜酒麪。
《集韻》或作𤗃。
例又,《周禮・地官・族師》:春秋祭酺亦如之。〔註〕酺者,爲人物烖害之神也。
音又,《集韻》、《韻會》:蒲故切;《正韻》:薄故切,𡘋音步──義同。
《說文》王德廣布,大㱃酒也。
謹照原文德下省廣字。
注解
〔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酉部。
〔酺〕字拼音是p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酉、甫。
〔酺〕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酉( yǒu ),甫声。从“酉”与酒有关。本义是聚饮。古指国有喜庆,特赐臣民聚会饮酒。
〔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ú] ⑴ 欢聚饮酒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