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正韻》:古洽切;《集韻》、《韻會》:訖洽切,𡘋音夾──郟鄏,地名。
《左傳・宣三年》:成王定鼎于郟鄏。
例又,《正字通》:郟城在汝州,郟縣在襄陽,漢屬潁川郡。
例又,《字彙補》:門郊之室曰郟室。
《大戴禮》:雍人割雞屋下,當門郟室。
例又,姓。
《左傳・哀七年》:鄭有郟張。
《字彙補》門郊之室曰郟室。
謹照原文門郊改門郟。
《大戴禮》雍人割雞屋下,當門郟室。
謹按郟室二字屬下文讀,不與當門相連。今照原文改郟室雍人割雞于室中。
注解
〔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郟〕字拼音是jiá,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夾、⻏。
〔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á] ⑴ 见“郏”。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