赦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𤆅
音《廣韻》:始夜切;《集韻》、《韻會》、《正韻》:式夜切,𡘋音𨛭。
《說文》:置也、釋也。或从亦作𢼜。
《廣韻》:赦,宥也。
《易・解卦》:君子以赦過宥罪。
《書・湯誓》:罔有攸赦。又,〈呂𠛬〉:五𠛬之疑有赦。
《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註〕赦,舍也。
《前漢・𠛬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蠢愚。
例又,姓。
《說苑》:趙𥳑子臣赦厥。
例又,通作舍。
《前漢・朱博傳》:常𠛬不舍。
音又,《集韻》:測革切──本作敕,擊馬也。
音又,《韻補》叶詩戈切。韓愈〈東方朔〉詩:羣仙急乃言,百犯庸不科;向觀睥睨處,事在不可赦。
〇〔按〕詩戈切,吳才老讀。
《前漢・𠛬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蠢愚。
謹照原文蠢改惷。
注解
〔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赤部。
〔赦〕字拼音是sh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赤、攵,五行属金。
〔赦〕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攴( pū ),赤声。本义是宽免罪过。
〔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è] ⑴ 免除和减轻刑罚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