觢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尺制切,音懘。
《說文》:一角仰也。
《易・睽卦》:其牛掣。
《集韻》:掣觢通,或作挈。
音又,《廣韻》、《集韻》𡘋時制切,音誓。
《類篇》:牛角立謂之觢。
《爾雅・釋畜》:角皆踊觢。〔疏〕牛兩角豎者名觢。
《集韻》或作掣。
音又,《集韻》:征例切,音制──一角仰。一曰豎角牛也。
例《玉篇》作㸷。
注解
〔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角部。
〔觢〕字拼音是sh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㓞、角。
〔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ì] ⑴ 两角直立的牛。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