襏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𡘋北末切,音撥──襏襫,蓑雨衣也。
《管子・中匡篇》:身服襏襫。〔註〕襏襫,謂麤堅之衣,可以任苦著者也。
例又,《通俗文》:三尺衣也。唐劉禹錫〈高陵令劉君德政𥓓〉:烝徒讙呼,奪襏而舞。
例又,《國語註》㊟:襏蠻,𡗝服也。同「袚」。
《管子・中匡篇》身服襏襫。
謹照原文中匡改小匡。
又《國語註》襏蠻,𡗝服也。同袚。
謹按二語出國語補音,註字改補音。
注解
〔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襏〕字拼音是bó,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發。
〔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ó] ⑴ 见“袯”。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