襂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集韻》、《韻會》𡘋疏簪切,音森──襂襹,衣裳毛羽垂貌。揚雄〈甘泉賦〉:䙰虖襂襹。木華〈海賦〉:被羽翮之襂襹。
音又,師銜切,音衫。
《說文》本作縿,旌旗之斿也。
《儀禮・既夕》〔註〕:中帶若今之褌襂。
《後漢・輿服志》:諸古麗圭襂閨綠加上之服㊟,禁絕之。〔註〕司馬相〈如大人賦〉重旬始以爲襂。〔註〕葆下旒也,則襂之容如旌旒也。
例《類篇》或作襳𧛡。
注解
〔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襂〕字拼音是sē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參。
〔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ēn] ⑴ 〔~纚( xǐ )〕衣裳、羽毛等下垂的样子。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