袌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集韻》:簿皓切,音怉──同「抱」。
《說文》:褱也。
《六書正譌》:俗作抱,非。別詳手部。
音又,《唐韻》:薄報切,音暴──衣前襟。揚子《方言》:襌衣有袌者,謂之袏衣。〔郭註〕前施袌囊也。
例又,朝服垂衣也。
音又,《集韻》:披敎切,音炮──袌囊,衣緩貌。
音又,薄褎切──同「袍」。詳袍字註。
注解
〔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ào、páo、pào,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衣、包。
〔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ào] ⑴ 怀抱。后作“抱”《説文•衣部》:“袌,褱也。从衣,包聲。”《集韻•皓韻》:“袌,或作抱。”⑵ 衣前襟。《廣韻•号韻》:“袌,衣前襟。”《方言》卷四:“襌衣有袌者,趙、魏之間謂之袏衣。”⑶ 朝服垂衣。《廣韻•号韻》:“袌,今朝服垂衣。”㈡ [páo] ⑴ 同“袍”。夹层中著絮的长衣。《玉篇•衣部》:“袍,長襦。袌,同袍。”㈢ [pào] ⑴ 〔袌禳〕衣缓貌。《集韻•效韻》:“袌禳,衣緩皃。”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