袉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徒何切;《集韻》:唐何切,𡘋音駝。
《類篇》:裾也。
音又,《韻會》:待可切,音柁──義同。
音又,《集韻》:通拖。
《說文》引《論語》加朝服袉紳。
例又,《玉篇》:袉袉,美也。
音又,他佐切,拖去聲──義同。
音又,《集韻》:他可切,音拸。
《廣韻》:長舒貌。
《說文》引論語,加朝服袉紳。
謹照原文加改曰。
注解
〔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袉〕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uó、tuō,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它。
〔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uó] ⑴ 衣服的大襟。㈡ [tuō] ⑴ 古通“拖”。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