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余隴切;《韻會》、《正韻》:尹竦切,𡘋音勇──化爲蛹,蛹化爲蛾。
《說文》:繭蟲也。
《爾雅・釋蟲》:螝,蛹。〔註〕蚕蛹。〔疏〕卽蚕所變者,一名螝,一名蛹。
《荀子・賦論篇》:蛹以爲母。蔡邕〈短人賦〉:繭中蛹兮蠕。韓愈詩:眇若抽獨蛹。
例又,土蛹。
《博雅》:土蛹,蠁蟲也。
《爾雅・釋蟲》〔註〕蚕蛹。《疏》卽蚕所變者。
謹照原文兩蚕字𠀤改蠶。
《荀子・賦論篇》
謹照原文省論字。
《蔡邕・短人賦》繭中蛹兮蠶蠕。
謹照原文蠕下增蝢字。
注解
〔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蛹〕字拼音是yǒ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甬,五行属土。
〔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ǒng] ⑴ 完全变态的昆虫从幼虫过渡到成虫时的一种形态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