蚴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於糾切,音黝──蚴蟉,龍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靑龍蚴蟉於東廂。〔註〕蚴蟉,龍行貌。
音又,《集韻》:於虬切,音幽。
《博雅》:蚴蛻,蠮螉也。揚子《方言》:蜂之小者,燕趙之閒或謂之蚴蛻。
例或作𧍘。
注解
〔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蚴〕字拼音是yò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幼,五行属土。
〔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òu] ⑴ 绦虫、血吸虫等的幼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音《唐韻》:於糾切,音黝──蚴蟉,龍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靑龍蚴蟉於東廂。〔註〕蚴蟉,龍行貌。
音又,《集韻》:於虬切,音幽。
《博雅》:蚴蛻,蠮螉也。揚子《方言》:蜂之小者,燕趙之閒或謂之蚴蛻。
例或作𧍘。
〔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蚴〕字拼音是yò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幼,五行属土。
〔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òu] ⑴ 绦虫、血吸虫等的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