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作孔切;《集韻》:祖動切,𡘋音總──菶蓯,草貌。又,《韻會》:草名。
《爾雅・釋草》:須葑蓯。
例又,《廣韻》:草貌。
音又,《集韻》:七恭切,音鏦。
《類篇》:肉蓯蓉,藥名。
音又,荀勇切,音竦──𧘂蓯,相入貌。
《史記・司馬相如傳》:騷擾𧘂蓯。
注解
〔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蓯〕字拼音是cō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從。
〔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 ⑴ 〔葑蓯〕即芜菁。㈡ [cōng] ⑴ 〔蓯蓉〕药草肉苁蓉、草苁蓉的统称。㈢ [s] ⑴ 〔衝蓯〕相入貌。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