菭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集韻》:澄之切,音治。
《說文》:菭蘠,草名。
音又,《廣韻》:直尼切,音墀──水衣也。
音又,與苔通。
《前漢・外戚傳》:華殿塵兮玉階菭,中庭萋兮綠草生。〔顏註〕菭,音臺──水氣所生。
注解
〔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菭〕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ái、zhī、ch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治。
〔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ái] ⑴ 古同“苔”。㈡ [zhī] ⑴ 古同“䓋”。㈢ [chí] ⑴ 〔~蘠〕菊的别称。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