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𡘋音翟。
《爾雅・釋草》:苖修。
《類篇》:羊蹄草也。
音又,《玉篇》:丑六切,音蓄。
《廣韻》:他歷切,音惕──義𡘋同。
《爾雅・釋草》苖修。
謹照原文苖修改苖蓚。
注解
〔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苖〕字拼音是d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由。
〔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í] ⑴ 羊蹄草,根可入药。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音《唐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𡘋音翟。
《爾雅・釋草》:苖修。
《類篇》:羊蹄草也。
音又,《玉篇》:丑六切,音蓄。
《廣韻》:他歷切,音惕──義𡘋同。
《爾雅・釋草》苖修。
謹照原文苖修改苖蓚。
〔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苖〕字拼音是d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由。
〔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í] ⑴ 羊蹄草,根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