簦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都騰切,音登。
《說文》:笠蓋也。
《史記・平原君傳》:虞卿躡蹻擔簦,說趙孝成王。〔註〕簦,長柄笠。
《急就篇》〔註〕:簦、笠,皆所以禦雨。大而有把,手執以行,謂之簦;小而無把,首戴以行,謂之笠。古逸詩〈越謠歌〉:君擔簦,我跨馬,他日相逢爲君下。
例又,《篇海》:竹也。
注解
〔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簦〕字拼音是dē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登,五行属木。
〔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ēng] ⑴ 古代有柄的笠,像现在的雨伞。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