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薄侯切;《集韻》:蒲侯切,𡘋音裒──竹箬也。
音又,《集韻》:蒲口切,音瓿──竹葉也。
音又,《集韻》:房尤切,音浮──竹名。
音又,《集韻》:蓬逋切,音蒲──䈬箷,小竹網。
例或作箁。
注解
〔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箁〕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óu、bù、fú、pú,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咅。
〔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óu] ⑴ 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即笋壳。㈡ [bù] ⑴ 竹叶。㈢ [fú]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㈣ [pú] ⑴ 〔~箷〕小竹网。亦作“蒲箷”。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