筅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𡘋蘇典切,音銑──筅,筅帚。
《廣韻》:飯具。同「箲」。
《正字通》:狼筅,兵器。戚繼光《武藝篇》:狼筅用大毛竹上截,連旁附枝,節節枒杈,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利刃在頂,長一尺。郭應響云:臨敵,他技單薄,膽易搖奪,惟筅遮蔽全身,刀鎗叢刺不能入,用爲行列,乃行伍籓籬也。
注解
〔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筅〕字拼音是xiǎ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先,五行属木。
〔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iǎn] ⑴ 炊帚,用竹子等做成的刷锅、碗的用具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