窊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烏瓜切,音窪。
《說文》:汚衺下也。凹也。同「窳」。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窊隆詭戾。〔註〕窊隆,高下貌。〔又〕窊圔𥧑𧹞。〔註〕窊圔,聲下貌。
例又,《前漢・禮樂志》:窅窊桂華。〔註〕不滿貌。
例又,《晉書・禮樂志》:菀窊蠶神。
例又,官名。
《遼史》:遼有杓窊。
音又,《集韻》:烏化切──下地也。
音又,《廣韻》:烏㕦切──𢈈下處也。
注解
〔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穴部。
〔窊〕字拼音是wā,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穴、瓜。
〔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ā] ⑴ 低,低洼。⑵ 卷缩:“味久回甘竟日在,不比苦硬令舌~。”⑶ 喻衰落。⑷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