穅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𥹺
音《唐韻》:苦岡切;《集韻》:丘岡切;《正韻》:丘剛切,𡘋音康。
《說文》:穀皮也。从禾、从米,庚聲。
《前漢・貢禹傳》:妻子穅豆不贍。
《莊子・天運篇》:播穅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
例又,《諡法》:好樂怠政曰穅。
《前漢・諸侯王表》有中山穅王。
例又,樂器名。
《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拊以韋爲表,裝之以穅;槺一名相,因以名焉。
例或省作康。
《爾雅・釋器》:康謂之蠱。〔註〕康,米皮。
例《集韻》或作粇,亦作糠。
注解
〔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禾部。
〔穅〕字拼音是kā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禾、康。
〔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āng] ⑴ 同“糠”。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