睔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𡘋古本切,音袞。
《說文》:目大也。
《南齊書・張融・海賦》:瞯睔煥七曜之文。
例又,人名。
《春秋傳》有鄭伯睔。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古困切,袞去聲──大目露睛也。
音又,《集韻》:古患切,音慣──義同。
音又,《廣韻》:盧本切;《集韻》:魯本切,𡘋論上聲──睔目貌。
音又,《集韻》:胡關切,音還──大目貌。同「䁵」。
音又,《廣韻》:胡本切;《集韻》:戸袞切,𡘋音混──義同。或作𥇊。
注解
〔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目部。
〔睔〕字拼音是gù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目、侖。
〔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ùn] ⑴ 眼睛圆大。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