珌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㻫
音《唐韻》:𤰞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𡘋音必。
《說文》:佩刀下飾,天子以玉。
《詩・小雅》:鞞琫有珌。〔傳〕珌,下飾。
《前漢・王莽傳》:瑒琫瑒珌。〔註〕佩刀之飾,上曰琫,下曰珌。
例又,人名。
《後漢・獻帝紀》:督軍校尉周珌。
音又,《集韻》:必結切,音㢼──義同。
注解
〔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珌〕字拼音是b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必,五行属水。
〔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ì] ⑴ 刀鞘下端的装饰:“君子至止,鞞琫有~。”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