牼

复制

kēng ㄎㄥ

正文・巳集下牛部共11画
康熙字典

正文巳集下

牛部

11画

U+727C

牼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下 部首牛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77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700頁,第30

標點整理本: 第652頁,第27

廣韻》:口莖切;《集韻》、《韻會》:丘耕切,𡘋音鏗。
說文》:牛膝下骨也。

又,人名。
春秋・襄十七年》:邾子牼卒。
左傳・昭二十年》:使少司𡨥牼以歸。
孟子》:宋牼將之楚。

又,《廣韻》:戸耕切;《集韻》:何耕切,𡘋音莖──義同。
春秋》:邾子牼。〔釋文〕徐音戸耕反。

又,《集韻》:丘閑切,音慳。又,《集韻》:古定切;《類篇》:吉定切,𡘋音徑──義𡘋同。

注解

〔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下,康熙部首是牛部

〔牼〕字拼音是kē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牜、巠

〔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ēng] ⑴ 牛胫骨。⑵ 古通“顅”,颈长。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