溠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側駕切,音詐──水名。
《說文》:水,在漢南荆州浸。
《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浸波溠。
音又,《廣韻》:側加切;《集韻》:莊加切,𡘋音𣙁。又,《廣韻》:七河切;《集韻》:倉何切,𡘋音蹉,又,《集韻》:叉宜切,音差──義𡘋同。
音又,《集韻》:鋤加切,音查──水名,在北地。
音又,助駕切,音乍──水名,在美陽。
例本作𤁺。
注解
〔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溠〕字拼音是zhà,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差。
〔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à] ⑴ 〔~水〕水名,在中国湖北省。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