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𡘋音欲。
《說文》:洒身也。
《周禮・天官》:宮人共王之沐浴。〔註〕浴用湯。
例又,借爲潔治意。
《禮・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例又,〈夏小正〉:十月,黑鳥浴。黑鳥,烏也;浴謂乍上乍下也。
例又,水名。
《山海經》:泰冒之山,浴水出焉。又,隂山,濁浴水出焉。又,幽都之山,浴水出焉。
音又,《韻補》叶欲屑切,音悅。蘇軾〈月硯銘〉:其受水者哉生明,而運墨者旁死魄;忽𤣥雲之霮䨴,觀玉兔之沐浴。
例《集韻》或作𣴲。
注解
〔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浴〕字拼音是yù,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谷,五行属水。
〔浴〕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谷( yù )声。本义是洗澡。
〔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ù] ⑴ 洗身,洗澡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