泔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古三切;《集韻》、《韻會》、《正韻》:沽三切,𡘋音甘──米汁也。
《博雅》:泔,潘瀾也。
《說文》:周謂潘曰泔。
例又,《荀子・大略篇》:曾子食魚有餘,曰:泔之。〔註〕泔者,烹和之名。
音又,《集韻》:戸感切,音頷──滿也。揚雄〈甘泉賦〉:秬鬯泔淡。〔註〕泔淡,滿也。一曰泔淡,水貌。
例又,別作澉。
注解
〔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泔〕字拼音是g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甘,五行属水。
〔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ān] ⑴ 〔~水〕洗过米或洗碗洗菜用过的水。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