氿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𡘋音軌。
《說文》:水厓枯土也。與厬同。
《爾雅・釋水》:水醮曰厬。〔註〕謂水醮盡。
例又,側出泉也。
《爾雅・釋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李巡曰:水旁出名曰氿。
《詩・小雅》:有洌氿泉,無浸穫薪。
音又,《集韻》:渠尤切,音求──水厓也。或作𣷾。
注解
〔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氿〕字是多音字,拼音是guǐ、jiǔ,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九。
〔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uǐ] ⑴ guǐ ㄍㄨㄟˇ 〔~泉〕从侧面流出的泉,如“有洌~~,无浸获薪。”㈡ [jiǔ] ⑴ 〔东~〕⑵ 〔西~〕均为湖名,均在中国江苏省宜兴市。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