橭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攻乎切,𡘋音孤──木名。
音又,《廣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𡘋音枯。
《類篇》:牡橭,山榆也。
《周禮・秋官》:壷涿氏掌除水蟲,若欲殺其神,則以牡橭貫象齒而焚之。〔註〕橭讀爲枯。枯榆,木名。
例又,《玉篇》:木四布也。
音又,《集韻》:後五切;《類篇》:𠋫古切,𡘋音戸──木名。
貫象齒而焚之。
謹照周禮原文焚改沈。
注解
〔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橭〕字拼音是g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辜。
〔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ū]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即山榆:“若欲杀其神,则以牡~午贯象齿而沉之。”⑵ 树枝四布。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