槧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慈染切;《集韻》:疾染切,𡘋𦾶上聲。
《說文》:牘樸也。〔徐曰〕始削麤樸也。王充《論衡》:斷木爲槧。
《釋名》:槧,漸也。槧板長三尺,言漸漸然長也。揚子《法言》:叔孫通,槧人也。
《西京雜記》:揚雄懷鉛提槧,從諸計吏,訪殊方絕俗之語,作《方言》。
例又,《癸辛雜識》:𥳑槧古無有也,始於王安石,其後盛行,淳熙閒𥳑板幾廢。
音又,《唐韻》:才敢切;《集韻》:在敢切,𡘋音嵌。
《玉篇》:削板牘。
音又,《唐韻》、《集韻》、《類篇》𡘋七豔切,塹去聲。又,《韻會》:七廉切,音僉──義𡘋同。
注解
〔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槧〕字拼音是qià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斬、朩。
〔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iàn] ⑴ 见“椠”。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