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𡘋音刳。
《說文》:槀木也。
《史記・諸侯表》:摧枯朽者易爲力。
例又,《周禮・天官》〔鄭註〕:童枯不稅。〔疏〕山林不茂爲童,山澤無水爲枯。
音又,《集韻》:後五切,音戸──竹名。通作楛。詳楛字註。
音又,叶苦禾切,音科。
《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調血理命身不枯。
注解
〔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枯〕字拼音是k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古,五行属金。
〔枯〕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是枯槁,草木干枯。
〔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ū] ⑴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⑵ 没趣味,无生趣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