揞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烏感切,庵上聲──藏也、手覆也。
音又,《集韻》:烏紺切,音暗──掩也。
音又,古暗切,音紺──義同。
音又,於咸切,黯平聲。揚子《方言》:滅也。荆楚曰揞。
音又,《唐韻》、《集韻》、《韻會》𡘋於陷切,音韽──吳人云拋也。
《六書故》:暗擲弃也。
音又,《集韻》:益涉切,音靨──挰也。
注解
〔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揞〕字拼音是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音,五行属土。
〔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ǎn] ⑴ 用手指把药面按在伤口上⑵ 用手掩盖,藏。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