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魚覲切;《集韻》、《正韻》:魚僅切;《韻會》:疑僅切,𡘋音猌。
《說文》:問也、敬謹也。从心,猌聲。一曰說也,一曰甘也。
《廣韻》:且也。
《左傳・哀十六年》不憖遺一老。〔註〕憖,且也。
例又,《詩・小雅》不憖遺一老。〔箋〕心不欲而自彊之辭。
例又,願也。〈晉語〉憖庇州犁焉。〔註〕願也。
例又,缺也。
《左傳・文十二年》:兩君之士,皆未憖也。
例又,發語辭。
《左傳・昭二十八年》:憖使吾君聞勝與臧之死也,以爲快。一曰傷也。揚子《方言》:𨻰蔡之閒謂之憖。
音又,《集韻》、《韻會》𡘋語靳切,音垽。
《博雅》:慯也。
音又,《五音集韻》:香靳切,音焮。
《字林》:笑貌。張衡〈思𤣥賦〉:戴勝憖其既歡兮。
《文選》章懷讀。
音又,《五音集韻》:五鎋切。
《字林》:問也。
音又,《集韻》:魚巾切;《韻會》:語巾切,𡘋音銀──地名。
《春秋・昭十一年》:會于厥憖。
注解
〔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憖〕字拼音是yì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猌、心。
〔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ìn] ⑴ 愿意;宁肯。⑵ 损伤;残缺。⑶ 忧伤。⑷ 闲㈡ [xìn] ⑴ xìn ㄒㄧㄣˋ 笑貌;笑傲貌。㈢ [yín] ⑴ yín ㄧㄣˊ 〔厥~〕古地名。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