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之入切;《集韻》、《正韻》:質入切,𡘋音執。
《說文》:悑也。从心,執聲。
音又,《廣韻》:秦入切;《集韻》:藉入切,𡘋音集。又,《集韻》:陟立切,音縶──義𡘋同。
音又,《廣韻》:之涉切;《集韻》、《韻會》:質涉切,𡘋音讋。
《莊子・田子方》:慹然似非人。司馬彪。〔註〕慹,不動貌。與讋通,失氣也、服也。
《後漢・朱博傳》:豪强慹服。
音又,《廣韻》:奴協切;《集韻》:諾協切;《韻會》:昵輒切,𡘋音捻──亦怖也。
注解
〔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慹〕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í、zhé,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執、心。
〔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í] ⑴ 恐惧:“怀诈不称,诛罚辄行,以是豪强~服。”㈡ [zhé] ⑴ 不动:“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干,~然似非人。”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