弨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尺招切;《集韻》、《正韻》:蚩招切,𡘋音怊。
《說文》:弓反也。揚子《方言》:翻起曰弨。
《玉篇》:弓弛貌。
《詩・小雅》:彤弓弨兮。〔傳〕弨,弛貌。〔疏〕弨,弓反,謂弛之而體反也。
音又,《正韻》:弓名。韓愈〈寄崔二十六〉詩:大弨掛壁何由彎。
音又,《韻會》:之遙切,音招。又,《廣韻》:尺沼切;《集韻》:齒紹切,𡘋怊上聲──義𡘋同。
例《集韻》一作𢐕。
注解
〔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弓部。
〔弨〕字拼音是ch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弓、召,五行属金。
〔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āo] ⑴ (弓弦)松弛:“彤弓~兮。”⑵ 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