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正韻》:申之切;《集韻》、《韻會》:升脂切,𡘋音施。
《說文》:終主也,从尸,死,會意。
《禮・曲禮》:在牀曰屍,在棺曰柩。
《左傳・文三年》:秦伯濟河焚舟,封殽屍而還。
例《正字通》:古尸作。
《易・師卦》:弟子輿,《石經》省作尸。尸屍通用,但祭祀之尸不可借用屍字。互詳尸字註。
注解
〔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尸部。
〔屍〕字拼音是shī,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尸、死。
〔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ī] ⑴ 屍體;人或動物死後的遺體。⑵ 似皴貌。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