嗢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玉篇》:乙骨切;《唐韻》:烏沒切,𡘋音搵。
《說文》:咽也。潘岳〈笙賦〉:援鳴笙而將吹,先嗢噦而理氣。〔註〕咽中先噦而理氣也。一曰嗢噦,吐飮之貌。
例又,《廣韻》:複姓,《後魏書》有嗢盆氏。又,三字姓,嗢石蘭氏。
音又,《集韻》:烏八切,音穵──義同。
《潘岳・笙賦》先嗢噦而理氣。
謹照原文而改以。
注解
〔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嗢〕字拼音是wà,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𥁕。
〔嗢〕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昷声。本义是咽。
〔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à] ⑴ 吞咽。⑵ 笑。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