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正韻》:薄胡切;《集韻》、《韻會》:蓬晡切,𡘋音蒲。
《說文》:手行也。从勹,甫聲。
《玉篇》:匍,匐伏也。手行盡力也,顚蹶也。餘詳匐字註。
音又,《集韻》:馮無切,音扶──義同。
例《集韻》或作扶。
〇〔按〕此字下《正字通》尚有訇字,己入言部,重出,今刪。
注解
〔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勹部。
〔匍〕字拼音是pú,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勹、甫,五行属水。
〔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ú] ⑴ 〔~匐〕a。爬,手足并行,如“~~前进”;b。竭力,如“凡民有丧,~~救之”;c。趴,如“有些植物的茎~~在地面上”。均亦作“匍伏”。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