劗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在丸切;《集韻》:徂丸切,𡘋音巑。
《玉篇》:鬀髮也。減也、切也。
音又,《唐韻》:借官切;《集韻》:祖官切,𡘋音鑽──吳人謂髠髮爲劗。
音又,《正韻》:子踐切,音剪。
《前漢・嚴助傳》:劗髮文身之民也。〔註〕晉灼曰:《淮南子》云越人劗髮,劗與翦同。
例又,《讀書通》:通作攅。
《韓非子・用人篇》:隨繩而𣂪,因攅而縫。
例又,通作鑽。左思〈魏都賦〉:鏤膚鑽髮。
注解
〔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刀部。
〔劗〕字拼音是zu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贊、刂。
〔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uán] ⑴ 減少。㈡ [zuān] ⑴ 通“鑽”。㈢ [zǎn] ⑴ 通“攢”。㈣ [jiǎn] ⑴ 訓讀“剪”。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