僩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韻會》:下赧切;《正韻》:下𥳑切,𡘋閑上聲。
《說文》:武貌。
《詩・衞風》:瑟兮僩兮。
《玉篇》:寬大也。
例又,《荀子・榮辱篇》:陋者,俄且僩也。〔註〕晉魏閒謂猛爲僩。
例又,通撊。
《唐書・王叔文傳》:僩然以爲天下無人㊟。
例又,同「瞷」。王充《論衡》:璵璠,寶物也,魯人用斂,姦人僩之。
音又,《玉篇》:音𥳑──義同。
注解
〔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僩〕字拼音是xi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閒。
〔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iàn] ⑴ 壮勇、威武的样子。⑵ 胸襟开阔的样子。⑶ 窥伺。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