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口浪切,𡘋康去聲──伉儷,配耦也、敵也。
《左傳・成十一年》:已不能庇其伉儷。〔疏〕伉儷者,言是相敵之匹耦。
例又,與抗同。
《莊子・漁父篇》:萬乗之主,千乗之君,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
例又,《淮南子・齊俗訓》:伉行以違俗。
例又,直也。揚子《法言》:事勝辭則伉。
例又,姓。
音又,《集韻》、《韻會》𡘋居郎切,音剛──正直貌。
音又,叶苦郎切,音康。
《詩・大雅》「臯門有伉」與閌同〔傳〕:高貌。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凷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伉。
例戴侗曰:高𪜠之𪜠當作亢,與亢龍之亢同。
注解
〔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伉〕字拼音是kà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亢,五行属木。
〔伉〕字造字法是形声。从人,亢声。本义是匹敌,相当。
〔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àng] ⑴ 对等、相称⑵ 正直、刚直⑶ 古同“抗”,对等。⑷ 古同“闶”,高大。⑸ 骄纵,傲慢:“太子轻而庶子~”。~厉(高傲,凌厉)。⑹ 强健⑺ 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给力宝典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